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文学形象与历史真相_2000字

文学形象与历史真相_2000字

高二作文 2023-01-31 03:34:37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题记

我这人自幼喜爱阅读,在书房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中,最钟意的非《三国演义》莫属。

《三国演义》出自明末清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历史改编而成,同《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被列为“四大名着”,其中《红楼梦》文学地位最高,有着“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而鲁迅先生则表示:“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而正因为许多老百姓对这两本书的热衷,使得他们很容易将历史与文学混淆起来,而我由于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就爱屋及乌地去了解历史真相,结果发现其中许多地方较之历史有着很大的出入。

许多人一谈到三国便想到那位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可诸葛亮到底有那么神吗?

先说空城计,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军浩浩荡荡兵临城下,只有两千五百人马的诸葛亮急中生智,上演一出“空城计”。结果大家是知道的。司马懿因担心有埋伏而撤军了。这个故事罗贯中应在写得太精彩了,以致人们都忽略了故事的真实性。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解的时候就说了:诸葛亮当时屯兵阳平,司马懿驻兵宛城,若真按裴松之所言,那么这个故事一开头就在忽悠人,若裴松之记载有误,我认为空城戏这出戏也是唱不下去的。大家推断一下,司马懿这个“少有奇节,聪明多略”,“每与大谋辄有奇策”的自幼聪明的军事天才如何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在此我想了用一下易中天教授的观点:一?司马懿为何不派一组侦察兵进去一探虚实。二?“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既然都能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为何不派一组弓箭手来个万箭穿心,动摇西蜀之根本以绝后患。三?为何不“围而不攻”。围他个三天三夜。

再说赤壁,赤壁直至今日仍有两种说法,一是以裴松之的《江表传》为代表的曹操烧船自退。其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奇隆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二是以《吴书,周瑜传》和《资治通鉴》为代表的黄盖诈降,《吴书·周瑜传》是这样记载的:“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舰船,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极曹公,期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名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引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放火,时风盛猛,悉廷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资治通鉴》与《吴书·周瑜传》基本相同:“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军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中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之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大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系船以次俱前,操军吏士皆出营主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放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兆船,延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众。”看完了史书现在再看回《三国演义》:“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洛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看到这使我想到香港早期的僵尸电影,摆个神坛便能呼风唤雨。若孔明真能像《三国演义》中所说那样,那为何在孔明的军旅生涯中败战仍还不占少数?为何只活了54岁,而不使自己延年益寿?又为何不早早带着刘备平定天下?所以说,孔明借东风这一说法明显是靠不住的,要借东风也是周瑜借,不然杜牧怎么会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火烧博望是有的,但火是刘备放的,据《资治通鉴》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谴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等追之。《三国志。先主传》也有过相关记载:使拒夏候惇、于禁等人拒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

草船借箭也是有的,不过借箭的是孙权,本意是为了嘲笑曹操,而不是借箭。只不过这件事后来也被罗贯中移花接木,成了诸葛亮草船借箭。

上面这几个故事只是罗贯中神化诸葛亮的一部分,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希望大家能自己也发掘。这也难怪鲁迅先生在读完《三国演义》后感慨道:“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胡适先生甚至将诸葛亮看作“奸险刁诈的小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这么说诸葛亮的:“奇谋为短,治戎为长”,这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而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而《三国演义》却刻意将他“神化”,这也难怪诸葛亮的形象在许多文人眼中大打折扣。

《三国演义》不仅喜欢抬举人,还喜欢贬低人;不仅《三国演义》喜欢扭曲真相地褒贬人,其它许多作品也是如此;不仅书籍喜欢有意褒贬,许多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何?

前些日子看过一部电影,一句台词令我至今难忘:“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大家都处于一个黑白交接的灰色地带。”一语道破天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更多的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人。在这种“缺少刺激”的生活中,文学作品给了人们一个追求刺激的渠道。许多的文学作品里都会有意无意地去追求一些激烈的矛盾。矛盾愈是激烈,我们愈是觉得精彩,觉得爽。诸如唐僧与妖精、高俅与宋江,他们均被刻意塑造出善恶的鲜明对比以激化矛盾。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会忽视“善”的恶,略掉“恶”的善,这样才能激化矛盾吸引读者去读。

余华的《活着》、鲁迅的《阿Q正传》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作者成功地激化了矛盾,将一个时代的不幸集中表现在一个人身上。

我们生活中愈是缺少什么,就愈是希望从文学作品中寻得什么。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缺少这种极端的刺激与矛盾,我们才会去文学作品中寻找。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孔明全知全能,庞统早死,司马懿撤军了吧。

 

    高一:徐力帆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文学形象与历史真相_20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高一写人作文:我的妈妈_750字

12-08 02:01

高一写人作文:她,始终是微笑的_800字

12-12 08:39

高一写人作文:美好的交通卫士_600字

12-11 15:23

高一写人作文:奶奶的手_1000字

12-14 14:46

高一写人作文:妈妈的胃病_800字

11-19 05:30

高一写人作文:那样一个人_1000字

11-22 21:23

高一写人作文:我的表妹_800字

12-16 01:00

高一写人作文:我身边的榜样_800字

12-18 11:09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