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写作指导 > 写作方法 >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_3000字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_3000字

写作方法 2021-01-31 14:01:35

小引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殊不知,我华夏大地人文资源丰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民族民俗风情的感化力、历史古迹的吸引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所以,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
扬州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圈可点的人文景观,可叹可赞的民情风俗,皆可入诗入文。江山留胜迹,名士爱登临。就说我们学校的所在地——邵伯,乃是苏北古镇,甘棠树、斗野亭、铁牛湾、梵行寺……胜迹甚多。翻开《邵伯诗集》,苏东坡、文天祥、黄庭坚、晁补之等名家都曾留下诗文佳作。而这些人文景观、诗词歌赋,不仅使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更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师例文(一)
清纯高雅扬州月
徐思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宋代着名诗人苏东坡对明月的感怀。的确,千百年来,面对一轮皓月,多少文人墨客生情抒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他们或吟商旅垂青的“茅店月”,或颂征人钟爱的“关山月”,或叹游子思乡的“床前月”,或歌少女寄情的“西厢月”……完全可以这样说,一百个文人眼里就有一百种明月。不过,我认为令人最难忘怀的似乎还是文人笔下那清纯高雅的扬州月。
隋朝修凿了大运河,它催育出了一个富甲天下的唐代扬州:春风十里,商贾云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朝诗人徐凝出语惊人,勾勒出了扬州月的妩媚丰姿、飘逸神韵。“三分”与“二分”之比,显然不能以常理论之,但这种极富情趣的夸张说法却传神地凸显了扬州月动人的艺术魅力。吟诵之余,人们怎能不对之怀有如痴如醉的向往之情?描画扬州月,杜牧当属大手笔。他那“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的吟咏,引人置身于清辉普照、笙歌萦耳的扬州古城;而“十里画卷新阆苑”、“二分明月正当头”,则足以让人凭添指点江山、潇洒一生的豪情。特别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诗句早已万口传诵,成了千古绝唱!相传当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挑选了24名妙龄宫女,让其在桥头伴随东升皓月,抚琴弄箫……今天你若有幸游览瘦西湖畔的二十四桥景区,驻足于熙春堂前,欣赏毛主席亲笔题写杜牧诗句的刻碑,遥望星空皎皎圆月,凝视湖面粼粼碧波,倾听远处传来的悠悠箫声,顿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被杜牧称为“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的张祜,他的诗句虽未直接写扬州月,但这月明桥却是扬州观月的好景点。当然除月明桥外,还有问月桥、待月亭、二分明月楼等皆是赏月佳处。平山托月、邗沟残月、五亭映月……每个景点都显露出扬州月的高雅清纯。瘦西湖内的小金山有座水榭式的建筑——月观,是观赏的扬州月的绝佳之地。当年郑板桥曾于此手书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诗人只用寥寥10个字就将“月、云、天、地、山、水”联缀一起,构成了一个绝妙的神奇之境,令人赞叹不已!
古人笔下的扬州月之所以可赞可叹,不仅在于它能状“竹西佳处”繁华美妙之貌,还在于它能传“淮左名都”浩然正气之神。宋代词人姜夔创制的《扬州慢》抒发了“《黍离》之悲”,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词句,真是扣人心弦、震人心魄!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扬州月“冷”而“无声”胜有声,牢记着家仇国恨!若是再到梅花岭访史公祠,一字一顿地朗读那“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联语,此时你就会觉得极通灵性的扬州月乃是爱国者高尚纯洁灵魂的化身,是扬州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象征。
人们常说,描写月亮的诗文没有一篇能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相媲美的。此论得算不得偏颇。单吟诵《春江花月夜》这题目,我们就觉得美极了。明代竟陵派领袖仲伯敬赞誉道:“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清人王闿运则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殊不知,这首“孤篇压全唐”的诗作者却是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试想,他心头跃动的不就是一轮清纯高雅、无与伦比的扬州月?
(摘自《语文知识》)
教师例文(二)
二十四桥名闻天下
徐思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近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初教吹箫?”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意境优美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作,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文化古城扬州的二十四桥也因此名闻天下,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二十四桥是座有24个台阶的单孔石桥,长24米,宽2.4米,两侧围有24根玉石栏杆。栏板上雕有云纹图案。这条造型古朴典雅的石拱桥曾一度废气,90年代初才恢复原貌,并建成了包括此古桥在内的二十四桥景区。江泽民总书在1990年3月接见台湾“统联”访问团时就曾深情地提及了家乡扬州的二十四桥,“我小时候一直找这二十四桥”,“二十四桥如今已经恢复了原貌。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希望你们到扬州看看……”
二十四桥东连望春楼,西接熙春台,一桥飞架,水从玉练腰间过,人在金鳌背上行,有腾云驾雾的飞升之感。那熙春台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景,也是二十四桥的依托,琉璃碧瓦,翘角飞檐,古色古香,富丽堂皇。这里竖有毛主席亲手书写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石碑,碑上之字斜正参差,亦行亦草,笔力遒劲,气势磅礴。这一艺术珍品使二十四桥更具文化特色,故成了二十四桥的重要景观。
“桥边红药”是二十四桥一景。和二十四桥隔湖相望有一玲珑花界,相传为当年乾隆游瘦西湖时观赏芍药之处。每临花期,在用太湖石叠成的花坛里鲜花争奇斗妍,红的如绛缯,素的似白雪,绿的若碧绡,黄的同金袍……如织游人至此,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扬州芍药甲天下!
“月明桥上看神仙”,秋高气爽的明月之夜,若荡一叶扁舟,沿当年乾隆水上游览线,逐一观赏二十四桥景区,则如履仙境,别具情趣。清辉洒地,楼阁空蒙,青山若隐若现,湖水缓缓流淌,你似乎会真切地看到二十四桥边的月台上,美女吹箫、乐工伴奏、歌伎起舞的动人场景。洞箫吹断云间水,余韵绕心头。难怪大作家郁达夫在《古都的秋》一文中要把“二十四桥的明月”与“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相提媲美了。
(摘自《中国石油报》)
教师例文(三)
人文荟萃古邵伯
徐思明
江苏石油勘探局机关所在地——邵伯,一作“召伯”,又称邵伯埭、甘棠镇。它南达扬州、北通淮阴、西傍京杭大运河、东依里下河平原,人杰地灵,古迹众多。千百年来,钟灵毓秀的邵伯古镇吸引着许多文人学士、墨客名流,使之留下了不少丽词华章,成为一轴历史悠久的文明长卷。
《诗经·召南·甘棠》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邵伯所茇……”传说,西周的邵伯到南方广布仁政,决讼于甘棠树下,为民称颂。因此,后人常用“甘棠之爱”、“甘棠之惠”等成语来比喻清官廉吏给民众的恩泽。东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谢安出镇广陵之步丘(今邵伯一带),见其地势西高东低,春夏水涨,东涝西旱,乃筑城界之,排旱除涝。民感其恩,建谢公庙、植甘棠树(庙址在现在的邵伯镇文化站处),比之召伯、甘棠,“邵伯”地名由此而得。
邵伯镇北、运河西岸,曾有一名胜——露筋祠,又名烈女祠、贞女祠。相传唐代一名“荷花”的女子,走路临夜,不肯投宿耕夫之舍,宁被蚊虫所嘬、露筋而死。后人哀之,立祠以记。欧阳修曾为之扼腕,发出了“哀哉露筋女,万古仇不复”的慨叹。宋代着名书画家米芾游露筋祠后,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墨宝《露筋祠之碑》。《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作家吴承恩和清帝康熙、乾隆等都曾凭吊此祠,吟诗题词、挥毫泼墨……
露筋祠左首,原建有一座斗拱层叠、重檐飞甍、画栋雕梁、镌龙刻凤的三十六湖楼。登楼送目,整个邵伯被莲花簇拥,蔚为壮观!难怪古人还称邵伯为“芙蓉城”。
曾任扬州太守的苏东坡,公务之暇,常游邵伯。诗人或登斗野亭观落日,或访梵行寺赏山茶,兴趣所至,随口吟来,“山茶相对阿谁开,细雨无人我独来。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黄庭坚、秦少游、晁补之、苏辙等在邵伯也都有唱和之作,并勒刻于斗野亭石壁之上。
“铁牛湾畔成街市,来鹤寺中作讲堂。”康熙年间铸造的用来镇水的铁牛,成为邵伯一景。建于隋朝的来鹤寺为邵伯又一景。今寺早改建为邵伯中学,然那对历尽沧桑的石狮仍和当年一样栩栩如生、雄踞于校门口,审视着古邵伯翻天覆地的变迁……
“今朝车马地,昔日战争场。我有扬州鹤,谁存邵伯堂……”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邵伯镇》一诗的诗句。当你登临江苏石油勘探局办公大楼之顶,今日邵伯棠之景就会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建筑群、车水马龙的新街衢、千帆竞发的大运河……这时,你心头会升腾起一种认识飞跃:“甘棠之爱”、“甘棠之惠”这种民族传统道德,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今天,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摘自《中国石油报》)
结束语
清人李渔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使山水与才情判然无涉,则司马子长何所取与名山大川,而能扩其文思,雄其史笔也哉?”这是说审美创作的情思须有山川激活,笔墨风格会受山川气势的影响。
我们学生如写乡土之文,可做的工作大概有这么几条:
一、采集乡土人文景观,提高审美体验;
二、介绍和游历扬州的风景名胜,丰富写作题材;
三、搜集俗语、农谚,在观察、训练中感受乡土语言气息,体味语言;
四、搜集地方民间故事,完善自身的价值、道德取向,写出自己心中的乡土文化情结。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一方水土养一方“文”_30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2-18 07:03

戎昱《咏史》

11-19 12:51

戎昱《桂州腊夜》

01-08 09:58

高適《燕歌行》诗歌鉴赏

01-08 06:33

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遗》

01-08 09:55

高適《封丘作》

01-16 03:55

高適《别韦参军》

01-02 08:02

高適《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01-16 17:39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