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写作指导 > 写作方法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_3000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_3000字

写作方法 2021-01-31 13:17:04

现在的阅读课偏重朗读感悟、交流对话,往往“君子动口不动手”,很少安排随课练笔的活动。其实,“听说读写”不可偏废,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体会,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用笔进行思考的习惯,触发笔尖上的智慧。
有效的课堂小练笔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写什么?小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话题明确而集中,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且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与表达。二是为什么写?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三是什么时候写?适时的小练笔是在学生需要静心思考之处、潜心体味之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充分酝酿。如此,笔下的文字才有质的提升。三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写什么,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恰当的运用,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的练笔内容。我们不妨根据小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下列几个角度来设计小练笔的具体内容。
一、表达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了新的思想认识、获得了新的情感体验,有一种表达、交流的欲望,教师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学生自然有话可写。这样的小练笔能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和情感体验深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程度。
第7课《虎门销烟》课后设计了一道写话题目: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抒写自己阅读课文之后的感想。
教例: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凝视着这位民族英雄,心潮澎湃。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目眺望着远方,充满了坚定,充满了力量,让敌人胆寒。(师:写得很有气势!)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沉思,在担忧,在下最后的决心。(师:你前面已经说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坚定,这会儿又犹豫啦?想一想,虎门销烟的意义?)哦,他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神定气闲地指挥着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师:恰当地引用课文的语句,不错!)他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重任,(师:“柔弱”一般用于女子或孩子。众大笑。建议改为“他用自己的双肩”。)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将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那个伟大的壮举,将那个光辉的名字铭刻于心——林则徐!(掌声)
第16课《李时珍夜宿山寺》课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笔题: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以“李时珍,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第12课《开天辟地》以瑰丽的想象描绘了这样一个千古神话故事,学生读完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赞美一下你心目中的盘古。提示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特别是课文描绘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语段。
二、理解性的练笔
这类小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个思考的话题,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
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那个原来看不起徐悲鸿的外国学生看了他的作品,非常震惊。那个外国学生究竟为什么震惊?他会想些什么?这是课文留下的一个空白,而深入地理解这个外国学生的认识变化,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由此,可以围绕“震惊”设计一个补白的理解性写话训练:那个外国学生震惊什么?请你联系课文,写一写他心里的想法。
第21课《九色鹿》一文中,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并重重地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理解了国王这么做的原因,也就领悟了课文“贬斥贪婪与负义、颂扬善良与正义”的主题含义。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就是那个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正词严的话,你会为什么而感到惭愧?会怎样斥责调达?会怎样命令臣民?请你拿些笔,写一段话。建议恰当地选用课文中的词语: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灵魂肮脏、恩将仇报……
教例:(学生朗读)国王指着调达斥责道:“调达,你这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竟然出卖你的救命恩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忘恩负义?什么叫恩将仇报?你就是这样的小人!卑鄙无耻!来啊,将调达重打一百军棍,发配边疆终身服役,用你的余生赎罪吧!(众大笑。师插话:这国王原来信佛教!众又大笑。)公公,(师:什么?)公公是国王身边的太监。(众大笑不止。师插话:哦!这里还有公公。)公公,昭告天下,九色鹿是神鹿,从今往后就是我国的国宝,是我国特级珍稀保护动物,(众又大笑)任何人都不得伤害!
三、转述性的练笔
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些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会在这样的转述性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
第20课《珍珠鸟》从“我”的视角叙述了珍珠鸟逐渐亲近我的过程,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你以“珍珠鸟”的角色,叙述逐渐亲近、信赖主人的过程。尽管是一个叙述人称的小小转换,但是,学生却领略了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笔下的文字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既汲取了课文中精美的叙述语言,又有了自己特有的词汇、语句。
第19课《诚实与信任》一文中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你从两个人的“电话”中知道了什么?请你用第三人称简要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教例:(学生朗读)我从电话中知道了那个男人(师:哪个男人?众笑。)那个陌生男人。(师:哪个陌生男人?众又笑。)就是那个小红车的主人。(师:这就明白了!)他已经换上了新的反光镜,谢绝了我的费用,(师:赔人家的钱,叫……)赔款。(师:准确!)谢绝了我的赔款,并感谢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了纸条,认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
四、迁移性的练笔
课文的语言一般比较规范、优美,一些语句、段落特别富有表现力,也蕴涵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善于发掘那些典范的语言表达范式,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进而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鼓励学生模仿写话。
第1课《老师,您好!》一诗中,用“春蚕、甘露”比喻老师,形象地凸显老师的无私与辛劳。老师还好在哪里?可以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的认识议一议,然后请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写一两个恰当的比喻,体现出老师这个职业的可敬与可爱。这样的练笔,学生在议论中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阅读中有了模仿的句式,写一两个句子就变得容易了。当然,句式不能满足于学生写的一两个比喻,而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三个、四个不同的比喻,连成一首小诗,使学生在原先的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第2课《但愿人长久》一文中,重点描写了苏轼在中秋之夜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尤其是将苏轼心中的所思所想,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述于文字中。阅读教学要触及学生的情感世界,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笔:你有没有“心绪不宁”的时候?为了什么事?当时心里会有哪些想法?请你将当时的所思所想有条理地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借月抒情的写法。这样的迁移性练笔着眼于“移情”。
第4课《秋天》是一首琅琅上口的诗歌,选取了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语句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不妨让学生做一回小诗人,写另外一个季节。提示学生选取这个季节里最典型的事物,模仿诗歌的写法写一两段。这时候的练笔就是模仿写诗,而各种修辞手法、句式都在这样的模仿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有利于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第5课《天安门广场》一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景物。我们可以借鉴“移步换景”的观察与描写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者班级,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各种景物。这样的小练笔迁移的是方法。
五、想象性的练笔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的画面和鲜活的形象,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下来,既“还原”了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原貌,又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
第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写话题目: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当然,如果转换视角,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小练笔,请学生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他会想些什么?这道练笔题目更贴近课文,也更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的心里活动,进一步体会到他的勇敢而富有同情心。
第3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描绘个人心中的画面。
第24课《古诗两首》课后设计了一道题目: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幅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其实,学完《元日》后,也可以启发学生想象除夕夜的情景,将记忆中的元日情景描绘出来。这样的想象练笔,有主题,有生活积累,不难下笔,也不难写好。
六、延展性的练笔
有些课文学完后,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扩展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收集的资料加以选择、整理,写成一段话。这样的延展性练笔其实是读书摘记。
第18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读后,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远远不止这些,就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收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然后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写下来。这样的练笔或许像做专题“论文”,有助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
第23课《春联》,也可以设计一道综合性的读写练习题:请你收集有关春联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写一篇关于春联的研究文章。可能这样的练笔不再是课堂上所能完成的,但是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所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小练笔。如第14课《一路花香》一文,可以设计表达性的练笔:你读了这个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写下来。也可以设计想象性的练笔:请你想象这两只水罐在一起时的情景,它们之间会有怎样一段对话呢?然后写下来。所以,教学之妙,存乎于心。有心者,必然会充分地开掘教材的读写结合点,设计出恰当的有效的小练笔来。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_30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李白《秋下荆门》

12-10 04:20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01-04 16:09

李白《越中览古》

11-19 05:31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12-09 20:02

李白《望鹦鹉洲悲祢衡》

01-03 05:12

李白《谢公亭》

01-06 19:05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0-30 08:33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2-14 07:14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