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考场素材 >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张文裕_1500字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张文裕_1500字

考场素材 2021-10-07 08:56:09

张文裕教授,从他步入科坛之日起,已为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奋斗了整整 50多个年头了。
30年代,他作为原子核物理学的开山大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卢瑟福的弟子,倍受导师的器重,获得了不少富有创造性的成就;40年代,他作为西南联大的教授孜孜不倦地从事教学工作,致使杨振宁教授到了80年代,还念念不忘张文裕教授在关键时刻对他的指点之恩;50年代,他以确凿的研究,发现了“μ介子—原子”,从而在高能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了这项科学发现;60年代,他致力于创建当时在世界上最高,位于我国云南的高山云雾科学实验站的工作,从而为我国在宇宙线研究方面的新发现奠定了基础;70年代,他不顾“十年动乱”肆虐的重压,与一批科学家一起联合上书周总理,为发展我国的实验科学不遗余力地进行奋斗;80年代,他不顾年迈有病,即使重病缠身,仍在病床上秉笔直书,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案,呼吁重视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根结合,重视科学事业与教育事业相结合……“一个人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当然是可喜的,但总的来说,人生的成长途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和不适。从总体来说,困难更能磨练人。青年人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张文裕教授的这番话,用他小学、中学时代的经历来说明,是最形象不过的了。
张文裕1910年1月9日出生在福建省惠安县东南部一个沿海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张碧泉务农,母亲是勤劳俭朴的农家妇女。张文裕的兄弟姐妹共8人,他排行第四。
张文裕 7岁开始在村里私塾念书。9 岁时,在祖父的坚持下,父母亲东挪西借,让张文裕去县城的时化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父母希望他回家务农。小学的老师觉得张文裕品学兼优,应该继续上中学。这位老师一方面劝说他父亲让他继续上学,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在泉州培元中学教书的好友,为他争取到奖学金。1923 年,张文裕进了培元中学。由于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父亲再次希望他回家务农,并打算替他娶亲成家。而渴求知识的张文裕却违背父命,坚持继续学习,但从此断绝了家庭的经济来源。为了积蓄继续求学的费用,他只得中途停学,当了半年小学教师。他白天教小学,晚上自学中学课程。新学期开始,他参加补考,结果门门功课成绩优秀,学校同意他继续跟班。高中毕业时,虽然他名列前茅,由于辍学半年,按规定,学校没发给他毕业文凭。但中学校长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老同学、燕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谢玉铭教授,推荐张文裕投考燕京大学物理系,张文裕的几位老师也为他赴京投考凑足了路费。
“生活清苦没有什么,重要的是要有所追求;人间的冷暖也没有什么,关键在于要有志气。为了科学,我经历了人间的种种苦楚;正是科学,使我尝到了无穷的乐趣。”张文裕教授这一席话,使青年学生,了解老一辈科学家成才途中的艰难困苦,对青年们珍惜今天美好的现实,是有益处的。
1927年,张文裕历经艰难到达北平时,入学考试已过了两天。谢玉铭教授一方面介绍张文裕到一家皮革厂当学徒,以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为他的补考到处奔波。经过补考,张文裕以优异的成绩被燕京大学物理系录取。
大学期间,张文裕交不起住宿费,只能睡在学生们堆放行李的小阁楼里,为了挣钱补贴学费和生活费,他经常到燕京大学农场当临时工,或当家庭教师,并曾利用假期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帮助修水渠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大学期间,张文裕成绩优秀,谢玉铭教授很喜欢他,在他4年级时,就叫他当半时助教。1931年大学毕业,立即当了研究生,同时仍兼任半时助教。
1933年获硕士学位。对此,张文裕感慨万端地说:“从名义上说,我是科班出身的正规大学毕业生;但严格地讲,我这一半是靠自学的,自学是成才的重要道路啊!”
1934年他考取了第三届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1935年夏,张文裕到达英国,本想报考C·T·R威尔逊的研究生,但他年事已高,不再带研究生了,而建议他考E.卢瑟福的研究生。卢瑟福热情地接待了他。由于张文裕没有中学文凭,所以,除了考大学课程外,还考中学课程,经过严格的考试,张文裕被录取了。他在世界原子核科学的奠基者之一,当时任卡迪什实验室主任的卢瑟福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以后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考试。这一切为张文裕成为原子核科学家,并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文裕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他在科学上取得的卓越成果,以及他的高尚品格,获得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尊敬与爱戴。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张文裕_15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历史典故:昭君出塞_1200字

10-22 08:51

历史典故:诸葛亮的空城计_650字

10-22 07:46

成语故事:百发百中_550字

09-28 18:45

成语故事:高山流水_550字

09-28 18:44

成语故事:囫囵吞枣_350字

09-28 18:41

成语故事:惊弓之鸟_600字

09-28 18:46

成语故事:鞠躬尽瘁_600字

09-28 18:37

成语故事:长驱直入_800字

09-28 18:38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