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考场素材 > 军旅作家李存葆_2000字

军旅作家李存葆_2000字

考场素材 2020-11-19 11:51:07

李存葆。1946年生。山东五莲人。1964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新时期以来。己发表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

中篇小说《高山卜的花环》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山中。那十九座坟莹》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参加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获全国第五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另有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作)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其散文作品《我为捕虎者说》、《大河遗梦》分获全国第一、二届“韩愈杯”散文大赛一等奖。《鲸疡》获“孔子杯”散文大赛一等奖。并获《十月》第六届文学奖。《祖槐》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后。获该刊1998一1999年度优秀中篇小说奖。被列为1999年全国散文排行榜。《沂蒙匪事》获《十月》第七届文学奖。《飘逝的绝唱》被列为2000年全国散文排行榜。《钻石与命运的对话》、《紫砂兴衰记略》、《雪野里的精灵》被列为2001年全国散文排行榜。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钊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存葆是我心中耸立己久的一座高山。这种感觉在我当新兵读《高山卜的花环》的时候就己建立起来了。这部中篇小说于1982年发表后。全国有近百家报刊全文转载。50余家剧团改编成各种剧日上演。仅发表在各种媒体上的评论文章就有500多万字。美、法、日、英、俄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1989年美国嘉兰德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文学丛书(20本)中,《高山下的花环》名列其中。梁二喜、赵蒙生、靳开来等呼之欲出的人物。至今犹在眼前。事实如此。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激励了一代人。因于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新时期军旅文学的里程碑。

李存葆又是一座名山。无论是远望。还是近观。总免不了让人生发许多敬畏之感。不是吗。他那以文学手法创造的各色景观。哪一处不是人文荟萃。溢彩流金。且不要说他的“作家”称谓有多么厚重。令多少人追赶不及。单是他这灿在双肩的“少将”牌子。那也是多少渴望进步的汉子只能梦达的高阶。中央军委1997年8月“授予李存葆少将军衔”的命令。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作家。

山。总是以沉默而对世界。李存葆的体魄里更多地蕴藏着庄重沉雄的地气。一以涌向笔端。必是滔滔莽莽地情感排浪。这或许与他内敛、深思的秉性密不可分。

在军艺文学系念书的时候。李存葆是我们的首长、老师、大师兄。但他好像从不在意别人怎样称呼他。校园里。偶尔相遇。正埋头走路的他。准会停下来。用山东人豪爽的乡音和你聊上几句。却感觉就像和邻居照面。不见一点将军、作家的影子。而当你提出想写他点么时。他却又是摆手又是摇头。说:“没啥可写的”云云。过往后。你回过神来回味半天。会从心灵深处冒出一句:这才是真正的“高人”。

谈起一个人的成功。人们总想知道他的当初。那么。李存葆这座山峰是怎样形成的呢?追溯起来似乎总少不了家风的熏陶和乡情的堆积。在山东省五莲县一个半山半注的村庄里。他那以为人厚道和乐于助人而称道乡里的不识字的父母。常用“忠厚传家远”的朴素道理来教导他。使他养成了勤劳善良的品格。

“1964年。我刚满17岁。怀着参军报国的想法来到青岛驻军某部守备连当战十。那时。我学的是炮兵指挥专业。军里组织比武。我得过计算兵第一名。一次团里举办通讯报道学习班,通知侦察队派一名能写会画的高中生去。谁知开学那天,那人突然患病住院,队长便让我去顶替参加了为期4人的报道班学习。”

在那里,李存葆写了几篇小诗,团里的新闻干事选中了两篇,一首题为《行军小憩》,另一首散文诗不足500字。因怕背上名利思想的黑锅,那首小诗署名“茅山”,散文诗署名“侦察队演唱昌组”。不久,那首小诗被青岛广播电台广播,那篇散文诗先是被《青岛日报》刊登,接着又被《大众日报》转载。团新闻干事打电话把他喊去,对他大加赞赏,并奖励两本稿纸。他用这两木稿纸又写了一些诗投寄给济南军区《前卫报》,结果又被采用几首。从此,政治处便让他转行了。后来,他从团里写到师里,又从师里写到军里,及至当上济南军区创作室主任。

从李存葆业己踏出的成功之路可以看出,这是个干会么事都想干好的作家。旱在《高山卜的花环》之前,李存葆就有近百力一字的作品发表,中一是诗歌就有500余首。他说:“军人的责任警示你,必须扎扎实实,不能马虎从事。否则,将一事无成。”

如果说李存葆的小说《高山卜的花环》与徐怀中的《西线铁事》为中国新时期军事文学树立了标帜,那么,《我为捕虎者说》则标志着李存葆的创作笔锋开始向大散文掘进,并在突破中取得了新收获。

谈起创作转变,李存葆说:“我曾在部队文工团当过多年编导,写过两个大话剧。本来我是喜欢编故事的,但现在我不大愿意编造了。有人说,现在只要人类能想到的都发生了,人们想不到的也发生了。现实生活太复杂了,一般的小说很难概括。近距离观察往往看不透,我就先写l点历史方而的散文。过几年回过头来用小说透视己经沉寂了的生活,也许更好把握些”

其实,大散文《祖槐》正是李存葆经过50多年的积淀孕育的成果。从他牙牙学语时,祖母教他歌愿唱道:“问咱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长大后。他一直苦苦追寻着。谋求解开这个谜底。50多年后。李存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神游八方。终于把明初山西洪洞大移民的文明史给开掘出来。

李存葆这样解释自己的转变:“最终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伟大的是她的文化。文化是人类心灵之树上结出的圣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智慧果实的长期积累。而最能让骚人墨客绪意飞驰的是散文。我们的散文应该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也应该更关注人类而临的生存危机与种种困境。应该有作家的正义和良矢口。”

从《鲸疡》、《大河遗梦》。到《祖槐》、《沂蒙匪事》、《飘逝的绝唱》……李存葆以小说家的眼光发现故事。以散文家的情怀重说故事一句一句抠出来的大文化散文。使简单的故事升华为精神的追求与叩问。

将军作家李存葆肩负着文学的历史使命。写什么,什么都获奖。这是社会对作家的嘉勉。更是作家“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后艺术创作力的炉火纯青。眼下。李存葆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集《大河遗梦》。己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可以预言。用不了多久。迎面而来的必将是又一个大奖。

记得李存葆在《穿越人生的沙漠》一文中有这样的论断。他说:“人的大脑就功能而言。吃地瓜干长大的和喝牛奶长大的。没有什么两样”。然而。从李存葆腾龙起风的才情和灵性飞扬的文采中。我们却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许许多多的“不一样”。如此说来。农民之子舞文。且舞出这等风采。舞得这样辉煌。李存葆也算是一个奇迹。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李存葆说:“历史对文章的筛选极为苛刻。这种筛选愈是严酷。对真正的文学家则更具吸引力。也许我们罄毕生心力也难留下一篇为后人称道的文章。但我们会像苦行僧那样去跋涉。去探求。因为探索的过程也是美丽的。”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军旅作家李存葆_20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哲理故事:不要和老鼠比赛_350字

10-12 21:51

哲理故事:望梅止渴_500字

10-12 04:11

哲理故事:田忌赛马_300字

10-13 06:29

哲理故事:围魏救赵_400字

10-12 03:54

哲理故事:木已成舟_500字

10-12 03:34

哲理故事:狮子上树_550字

10-10 21:49

哲理故事:镰刀灭蚊子_500字

01-04 08:12

哲理故事:吃鱼的哲理故事_800字

10-30 09:14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