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3000字

“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3000字

一年级作文 2022-02-03 19:55:21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许多途径与方法,其中讲读法是大家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尚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讲读法

引言

一、对阅读教学的理解

说法一: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以视觉感知书面语言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

说法二: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

说法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说法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以上说法基本上体现了了阅读的概念,说清楚了阅读是怎么一回事。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价值。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如今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课文的语言,做天马行空的发挥或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课上尽情展示教师的文化底蕴,甚至把阅读课上成文学欣赏课,忽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首先,阅读教学过于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多,环节多。有些教师在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总是怕有遗漏,怕教少了考试考到怎么办?教多了,即我们常说的把课文教“肿”了,又使教学过程繁琐,内容冗长,造成学生厌烦、老师疲惫、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其次,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第三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针对以上种种问题,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三、关于讲读法

(一)抓重点,多精讲。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是一口清泉。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教学中才能避免或减少盲目性。讲解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现在,恰恰在语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对学生的情况不明,花费许多无效劳动。如教一篇课文,不论长短,不问难易,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由内容到写法,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爱。这样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小学的课文除了几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话文,学生识了字,自己去读,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读懂的。特别是现在使用的教材,多数课文的语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何必讲那么多呢?还不如少讲点,腾出点时间来让学生多读读,多练练,效果会好些。教师的讲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讲学生不懂的,讲学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学头,有想头。

(二)找规律,教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个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目的绝不是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各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教给学生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掌握、学会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语文而言,一个人从小学到中学毕业,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他,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日益更新。教师无论教给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学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说道:“我们教育学生就象猎人打猎一样,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猎枪,而不是老让他们带干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一种工具,并最终运用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说“熟练使用猎枪”是猎人生存的基本保证,那么“灵活运用知识”一定是学习成功的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方法极其重要。教师把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知识将会是无限的。

(三)多朗读,找体验。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4)找重点,练思维。

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全面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老师的讲解的起点必须比较高。一般的东西不要讲,只选择难点、优点和缺点加以分析。所谓难点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估计学生不懂的地方;优点主要是指选词炼句方面的精华;缺点不一定有,也可能有。这些知识点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现手法在内,但更主要的是在语言方面。如在讲《夜》一文着重分析这样一句话:“他的手软软地不敢便接,好象遇见怪秘的魔物;又不好不接,便用手心去承受,松松地捏着,偷窃似的赶忙往衣袋里塞。”根据上文,这个人物是个商人,他帮姐姐去探听外甥女夫妇被杀的情形,他这时接到外甥女夫妇的一张字条。这句话就是写他接字条的动作和心理状态的。“软软地”这个词选得好,历为害怕字条落在手里,手自然不会用劲,所以手的状态是软的。两个“软”字重叠,不仅表示程度加重,而且音节和谐动听。能表示“软”这个意思的,还有“发软”“很软”;但“发软”在程度不及“软软地”,“很软”不能表示此时发软的意思,而且音调不和谐,只有“软软地”最准确最形象地表示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承受”是被动地接受由上落下来的物体,它准确地描写了不是用手拿而用手托着字条的样子。“松松的”修饰”捏着”,怕接触的情态非常逼真。“偷窃似的”“一塞”表示动作快得出奇。这些词充分地揭示出了人物的恐惧的心理状态,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http://www.ruiwen.com《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陆向红《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研究》

3、董纪良《谈讲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4、王书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

海西职校培训中心六年级:马来者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讲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_30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一年级写人作文:酷酷的我_250字

10-06 14:15

一年级叙事作文:妈妈笑了_400字

10-07 08:35

一年级叙事作文:我和妈妈换身份_350字

10-07 07:17

一年级叙事作文:高兴的一件事_350字

10-07 11:03

一年级叙事作文:游黄龙洞_500字

10-07 10:03

一年级叙事作文:一个人走夜路_400字

10-07 10:43

一年级叙事作文:致敬中国_400字

10-07 08:40

一年级叙事作文:一张生活照_350字

10-07 10:41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