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摘取“中国教育”_3000字

摘取“中国教育”_3000字

高二作文 2020-09-29 07:14:37

摘一:

有人说,北京市的考生考大学就像考初中那样简单。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的确是多年来北京市的考生考属于全国人民的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一直享有外地人享受不到的“特权”。

民盟中央常委、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万鄂湘教授,提交给“两会”的《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建议》的提案专门提出了全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严重不平等的问题:“除了个别实验省市以外,全国的高考生考的是同一道题,可是中部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苏等省的分数线要高出经济发达省市(包括北京)近180分,中部高等院校同一个班的学生,高考分数之差竟达200分以上”。安徽枞阳左涛同学即将面临高考,他在给《南方周末》的信中说:我不知录取分数为何如此悬殊――北京学生考取北大的分数,换了安徽、河南等地的考生,只能报读非重点本科,不知是“北京户口优越论”还是歧视别的地区的考生。在北京能上清华的分数,在一些地方上不了重点大学;在北京能上重点大学的,在一些地方则无学可上。这是不争的事实。

最近,北京周边一些小城镇,因紧邻北京,享有北京城镇户口等一系列优惠条件,外地人在这里投资50万元,再买上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就能获得北京市户口。据报载,河北省毗邻北京的县市,不少人纷纷涌向北京市通州区买房子,究其原因是为了孩子高考能享有像北京考生一样低的分数线。

花几十万元买一个户口,便可享受高考分数的优惠,对于有钱人来说,值得;而对那些靠父母卖苦力给孩子挣学费的家长来说,恐怕连想都不敢想。在贫困地区,一个考生从小学到高中,经历十多年酷暑寒冬的苦学,全指望能在高考时金榜题名,然而,往往因不公平的分数线,失去了深造的机会。我从报刊上看到一幅图片:贫困地区的儿童,脚踏铁索桥,手握铁锁链,全然忘记了脚下随时有可能吞没他们的滔滔江水,他们求学的眼神中充满的是希望;一位女孩因几分之差,大学梦化成了泡影,父亲不停地叹息,母亲陪着女儿落泪,最后女儿想不开,作出了轻生的选择。江西某村出了一名大学生,全村人高兴地为他送行,临走时乡长亲自派车把他送到了县城。

如果是地方出资兴办的大学,所在地的考生在分数上享受优惠,这是合情合理的。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大学,是全国人民的大学,只因它建在北京,有北京市户口的考生即可享受低分数录取的“特权”,这种分数上的不公平,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歧视”,对高考权利平等的剥夺。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能否上大学,所上大学层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中国多年以来高考政策的不平等使本来优秀的考生不能上大学深造,为数不少的平庸者,却能在“特权”的保护下,读名牌大学。所谓的重视人才、择优录取,所谓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从何说起?

摘二:

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后来清朝成为历史的桎梏,都有那么一群卫道士,说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倒不如说是历史的罪人,古时,有《史记》可考,人们叫他们先生,到了近代,人们习惯叫他们教育工作者,他们沿袭了先人一切扼杀灵魂的方法,刻板的教学,还有中庸之道,难怪连国家也起了个名字叫:中国。这样一直深入到中国国民性中鲁迅先生所说的“遗传症”上面,水到渠成的揭示出中国教育的瘤根在于“整人压制人,把人当奴才使唤。”

教书育人是国家大计,凡是看不出的病态才是最要命的。只有见过从来是自杀的天才,却从没听说有自杀的的白痴,这不能不让许多教育线上的骨干反思。中国人多,这不必说;受教育的人也多,这也不必说;自然教育者也不少,可中国并非因多几个教育者而发展富强,可现在“韦编三绝”的人却越来越多,且自居文人的也不在少数,在这点上,宋代的批评家真德秀在《跋欧阳四方集》上说:“自世之学者师道而为文,于是以文自命者……工骚者有登墙之丑,能赋者有绦器之污。”是说自从人们跟了老师学文,就自称文人,便自以为是,舞文弄墨,学着东坡、陆游在墙上、器皿上乱画,而这,是老师助长了他们胆量。中国的教育讲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其实很早就提出了,孔子、孟子的“仁”、“与人为善”是,亚里士多德、德谟克里特的原始伦理学有,可这并不多见于中学的语文课本中,不知编书者是在唱空城计,还是在未雨绸缪?

的确,现在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摈弃了“社会良心”的角色,放弃了现实批判的使命,心安理得的在另一方面以“教授”自居,常听有人说唱歌、演戏是吃青春饭,教育工作者也是,只是和他们正好相反,他们倒希望年龄越大越好,大到两眼茫茫,地老天荒,好去哪个编辑部,哪本杂志上聊以充当个顾问或什么“责任编辑”。这就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人生观,他们过得太平淡了,他们最缺乏的是体现在古希腊伟大悲剧上的那中激情和愤怒的力量,缺乏的是勇气,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剃头师傅要守住推子和剪刀,农民要守住锄头,可中国的教育者却时常守不住课本,弄得早节、晚节都不保。

保守的中国教育,一如长在山坳的一棵高大的树,始终不能放远眼光,又如在厕所里生产香水,动机很纯,结果很不纯,自然把人们也各各搞得颓而不废,中国教育就是《皇帝的新衣》中那个昏庸的皇帝,教育者便是皇帝忠诚的禁卫军,而我只愿甘当那个诚实的小孩,可当皇帝的禁卫军个个挥舞着金戈向我气势汹汹的冲来的时候,我却手无寸铁,这是我的悲哀,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临死前我残喘着,吐着带血的口气说:“救救中国教育。”

自然我所批判的是大体上的,当然还有一些“叫驴拉磨”式的教育者,但确凿是太少了,就如穷困潦倒时在整理旧衣服时发现的零钞、散钞,内心欢喜一阵,终究要为将来发愁,中国教育不要毁在一大帮不懂教育的人手中,现在的我们还是在靠尚有些倔强、反抗的性灵活着,倘有一天真被那些变质的知识分子利用,那就晚了。

把当代的知识分子们批了一大通,但还是不能削减那写为人不为己的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我只是凭真西山辑《文章正宗》的宗旨,乃是欲以“反天下之趋向”,是欲“正天下之不正”。

摘三:

这个词听说的不是一年两年了,好像打上小学六年级哪会儿就听一家人风传“要素质教育了”在一细打听,花样就多了,有的说不考试了,有的说不光看学生成绩了……一时间颇为向往,年轻人嘛。到了初三,传言愈演愈烈,老师也惶惶,但考试依然,还是要考,升学依然还得看成绩。唯一的改变就是体育分在中考中占到五十分,身体素质也算素质啊。不过去年听说已经改为三十分了,大有反弹的趋势。而音乐美术依然只见课本不见课,老师说的好“都是下岗闹的”,实际上音乐美术老师并不少,毕竟汇报演出不能少啊。大概现在不叫音乐组、美术组了,改叫宣传部了,老师也成了只坐办公室的了。

到了高中,那形势可就更严峻了,上面三令五申要素质教育。不过老师也犯迷糊,到底什麽叫素质教育啊?不久革命样板出来了,北京一所小学一家人不学习,疯玩,这就是素质教育。说白了不死抠课本的都叫素质教育。老师们开始为难,显然这不符合高中校情,疯玩肯定不行,你玩出花来也上不了大学啊。一时间学生盼着,老师难着倒也相安无事。新教材一发,嘿,真是素质教育,小书变大书,插图小阅读多了不少,参考书全换新样式,前言加上一句“为适应素质教育,特……”与前辈的一比,也就封面前言的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嗬,“这可是素质教育”。老师们也受到莫大鼓舞,班主任直截了当的打碎了我们曾有的迷梦,“什麽叫素质教育,学习好就是素质好,现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一句话,那些整天忙活着呼吁开展素质教育的人全成了闲着没事找事了,换个说法,等于呼吁人们要呼吸空气吧。

前几天还有人在电视上讨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讨论了大半天,愣是没人敢下个定义,究竟那部分算应试教育,那部分算素质教育。一家人喝着茶水,你一句嘿嘿,我一句哈哈,看着就闹的慌。两个呼吁素质教育的专家成了众矢之的。但却没有那个敢说“:行,让我孩子玩,我支持素质教育,别抠什麽课本了,考试成绩无所谓。”很有点理论与实际的冲突,好像只管别人不涉自己的感觉,不知是舍己为人还是只是充一个先行者。不过家长到有这麽说的,只不过一看他就知道即使他不响应国家晚婚政策,满打满算孩子不会超过三岁,属站着说话不腰疼型的。整个场面给人的感觉如同一位作家所说“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干不明不白的事,花不清不楚的钱。”并且白白的浪费我的时间。不过还是有人道出我们的心声的,这已经能让我们感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还是不高的,只要有人给我们呼吁一下就行了。胡思乱想一下,这些呼吁的人会不会属于教育部的某个秘密部门,譬如平息学生怨愤科。一家唱白脸一家唱黑脸,旨在全国稳定。要是的话就太可怕了,不是的话太谢谢了。英语里有一句“Thankyouallthesame”,就是没起什麽作用也谢谢了,心领了。

学校里豁然紧张起来了,校刊校报这些从我高一就声称要搞的东西,终于在我高三时要搞出来了,真是不容易。拿到刊物还在想,这会可又发表作品的最佳园地了,省得寄,命中率也相对高些,毕竟我作文也拿过奖啊。当我把我的计划告诉一位学生会高层时,他才一语惊醒梦中人:“你别想了,这是为了应付明星学校的复查,查完了,天知道什麽时候处第二期,不,天也不知道。”他还幽了一默。我傻了,风停了,梦碎了我也只有逃了。下午,又接到通知,进行一次自我入校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大扫除――第一次是在评明星学校的时候。

很想找一下应试教育的根源。之一,高考杠杆,高考只和分数有关,没有素质什麽事。二,就和我上面扯的那一大段有关系了。关键在这个“应”字上。从小到大,应付检查的卫生没少打扫,应付检查的假也没少休,譬如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级教委对假期加课的检查,除了只看见一辆停在食堂门口轿车及食堂停业一天外没有丝毫的变化。规范学校还是评上了,天知道标准是什麽。而“应付**而干**的事据说在其他单位中并不少见,并且那些检查似乎比学校还更名目繁多一些,也许机关食堂比学校食堂好吧。给人的另一个感觉是,领导的工作就是检查。整个社会都在应来应去,那我们应试也正常的紧。本来考试为了检验学习成果,现在学习是为了考试成果。至于学了些什麽,学会了什麽,怎麽应用,用最多三个大部分两个极少数一个的数字表示不出来吧。老师从不会拿着你的试卷对你说你学会了什麽,没学会什麽,只会说,你该再上一个档次啊,考了70分要冲80分嘛?考了80不还有90的吗?努力吧。不知是努力学习还是努力提高分,我总觉得这不是一回事,但老师不这麽认为,至少我没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也许我错了吧,尽管我不愿承认。想一想,你就是看到球能立刻想出其位移速度图像,中国足球能冲出去吗?但考试技战术就未必不如外国强队了。中国在考试上的优势还是有传统的,有用吗?很遗憾没有诺贝尔考试奖。足球冲了20年,教育也改了20年,大家彼此看着好像挺平衡。我一个人不平衡有什麽用。足球教练走马观花的换,教育部长至今我还不知道是谁。也许教育的弊病不像足球那麽明显,也许没什麽弊病,希望是后者,只能走着瞧了。

这两个根源,第一个难改,虽然一直在改,第二个改不了,我能改的话也许就能进中央起码作个副手了。素质教育是什麽,专家也没准我又能说什麽。我只能继续考下去,直到进了大学。大学虽然也会考,但显然功利性不及中学那麽强。那时候好像及格就行了。及格大学可以毕业,及格却上不了大学,什麽世道。

不过牢骚太盛防肠断,我们还得努力去考。素质,生活时再学吧,希望不会晚。这种无形的东西看上去总不及文凭实惠,是吧?

我的话:

我想评论中国的教育,可我又没任何语言。我再想,中国还有什么方式能用在教育上?

我不想,也不希望看到文革那时的“送礼成风”。

是不是现在的教育已经是中国最科学的呢?

我很惊异再网上搜索“教育”的结果会这么多,我想,当你向任何一个学生去讨论这个话题时,后果……(不说也罢)

我想和你谈谈中国的教育,能给我写信么?(我被老师认为是最和中国教育过不去的人,嘻嘻)

地址上面有……

 

评论 (1)

剩余300

匿名同学 1天前

摘取“中国教育”_3000字这篇作文挺好的,对我有所帮助,特别感谢。

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单元作文 英语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英文作文 一年级作文 二年级作文 三年级作文 四年级作文 五年级作文 六年级作文 小升初作文 高二作文 高一作文 话题作文 初一作文 初二作文 初三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三作文 高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作文 小学六年级下册单元作文 初一上册单元作文 初一下册单元作文 初二上册单元作文 初二下册单元作文 初三上册单元作文 初三下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一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二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三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四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 高中第六册单元作文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考场素材 名言警句 好词好句 优美段落 成语故事 哲理故事 名人故事 时事论据 历史典故 写作方法 经验交流 文学常识 心情描写 写作基础 考试写作指导 自然作文 热点作文 情感作文 事件作文 励志作文 热门话题作文 人物作文 动物作文 植物作文 节日作文 天气描写
最近更新

高一叙事作文:路过旧时光_700字

09-28 16:13

高一叙事作文:感谢挫折_700字

09-28 15:39

高一叙事作文:我当铭记_700字

09-28 14:09

高一叙事作文:儿时的味道_800字

10-17 05:09

高一叙事作文:今年春节_750字

10-17 09:02

高一叙事作文:运动我的快乐之源_700字

10-16 02:14

高一叙事作文:我心中的宝藏_750字

10-16 05:03

高一叙事作文:这天我回家晚了_700字

10-15 22:48
栏目暂未开放
内容整理中,敬请期待。。。